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浅谈影响发窝时间的几个因素(分析和实践长文)

钓鱼知识佚名2023-03-04

野钓对于发窝的时间和发窝的程度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同样的窝料,有的人发窝慢而有的人发窝快,有的人发窝只有一两条鱼而有的人能爆护,有的人半天就发窝而有的人三四天都不会发窝。

影响发窝因素很多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差距,那些表现好的窝点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讲真,这近十年的野钓生涯都在留意和考虑这个问题,即使是自己窝点表现不好的情况下,也会去其他表现好的窝点交流经验,从窝料、水深、风向、钓点、水底地形、流动方向以及天气多方面进行思考(对我来说能上鱼的就是高手,哪怕装备什么的不是很好,花里胡哨理论知识丰富但钓不到鱼的一般敬而远之)。从而到现在渐渐发现自己的窝往往比别人发窝更快、有更高的几率能钓到鱼、渔获也往往比附近钓友要多那么一些,当然也有遇到过更厉害的,你好像什么都做对了还是钓不过别人,一般这样的我会想办法把他变成朋友。

当然我个人积累的经验以及所经历的钓况也有限,这篇内容只是谈谈个人对于影响发窝时间的几个因素分析以及实践,可能会有失偏颇也可能换了地域表现也不会太好。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不胜感激!

并非重窝才能上鱼

水体流向大水面的更容易发窝

想要发窝,那么就一定需要让鱼儿知道这里有吃的,而如何让更大范围的鱼儿更快速地知道这里有吃的呢?毕竟野外的鱼儿密度不是很大,诱鱼半径十米和一百米在发窝速度和鱼儿数量上面来讲肯定有巨大的区别。水体流向大水面的话会让你打下去的窝料气味以及雾化微粒传播得更远、更广,那么就会有更大的概率把远一点的鱼儿诱惑过来。

不管任何水体,水库也好江河也罢,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流动,只是速度问题,所以不用考虑完全禁止的水域,除非是那种很小的堰塘或者断流的河流沙坑,即使是这样的地方水体也是有一定的走动,只是比较缓慢而已。

到一个陌生水域,你先钓离底,看看浮漂向那边飘动,然后再判断这片水域走水情况,最后把钓点选择在流向大水面的那一方。值得留意的是:如果风大,钓离底大概率浮漂会跟风走,但是你往反方向判断就对了,因为水底的走水方向是和水面相反的(风大的时候就是这样)。当然如果你是钓浮鲢鳙,那么选择上层大水面流动的钓点就好,如果是钓底那么最好还是反过来。

流向大水面发窝快

重窝更容易诱来大鱼且鱼也多

这一点不用多说,想要鱼上岸就得粮食换,想要小窝搏一搏的基本也就小鱼最多来一两条稍微大一点的,大鱼基本对你的小窝不太感兴趣(除了过路的)。一条15斤的草鱼可以吃掉你四五斤的窝料,那两把小酒米对它来说就是鸡肋:吃起来费劲还吃不饱。只有重窝,才能诱来体型大的鱼且一次能诱过来几条(重窝不止能诱大鱼,其他的小鲤鱼、鲫鱼、鳊鱼也能诱过来,你可以先钓小体型的,等小体型的停口之后立马换大钩粗线)。

很多人调侃大毛老师窝子打得大,其实是大毛老师这个人比较实在,把真实的野钓情况告诉给你,但是真实的情况往往不被人接受甚至惹来非议。而钓友们愿意接受的都是提前打了几百斤,然后探鱼器看到来鱼了,就装模作样打一点,编排好剧本然后告诉你他有多厉害(我自己就见过一个,看他教学视频就只打了60斤,其实提前了一个礼拜,每天都打一两百斤)。如果你按照他的方法和窝料打下去没有收获的话,他会说(甚至会有拥趸说):你自己技术不到家,或者你那里根本没有鱼!

就拿我去年的经验来说:重窝虽然不一定能诱来大鱼,但是鳊鱼、鲤鱼、鲫鱼、青梢这些是一定会有的,当然重窝能上大鱼的概率还是很高,至少钓了20多条10 以上的草鱼,还有钩子拉直、切线的好几次。其他就带了几斤过来碰碰运气的也有有收获的,但是大多数都是钓钓小鱼。

重窝需要时间守

雾化好诱鱼快但不一定有大鱼

雾化这个词这几年看到的越来越频繁,事实上雾化确实能加快诱鱼的速度,但这项技术目前来讲表现好的还只有在黑坑或者竞技池,野钓除非密度很大的情况下有用(小体型鱼也很有用,比如罗非、鲮鱼、鲫鱼这些),大多数情况下雾化好招来的只有小鱼,而大鱼进窝之后没发现有它可以吃的东西也就很快走了。

当然你可以雾化和颗粒饵料的结合,比如用雾化的窝料混合煮熟的玉米或者玉米酒糟,虽然小鱼特别多但是进了大鱼它也不会很快走,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能把它钓起来。但是在白条、小翘嘴、小青梢泛滥的地方不推荐用这个方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翘嘴、大白条一样可以吃得进去玉米,极大的概率会吃你钩子上面挂的饵料,这会导致你频繁抬竿刺鱼,动静太大的话大鱼可不会放心进窝,所以说“守”就是这个意思,降低你抛竿和抬竿的几率。

当然如果你只是想钓小鱼对大鱼没有兴趣的话,那爱钓鱼推荐你用雾化好的窝料,而且雾化越好诱鱼越快、味型越腥小鱼越多!一个密度一般的水库,常常散炮抽个三五竿就会来白条(只要不是太浅),但即使是抽三五百竿都不一定来青鱼和草鱼。

小体型鱼雾化要好

下风口更容易发窝

前面说到有风的情况下水面走水的方向和水底是完全相反的,这一点在下风口表现得更夸张:风把水从水面通过浪的形式推到岸边,然后通过岸边流向水底(经常看浪打岸边的黄水就能得到验证)。水流经过水底的时候会把你打下去的窝料气味、雾化微粒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样发窝的速度就会很快(钓鲮鱼、罗非、黑鱼、鲤鱼、鲫鱼、翘嘴下风口都有优势)。

当然这要除开冬天之外,因为冬天水面水更冷,对流之后你钓点也会变冷,即使是传播出去了那么它也不会来,夏秋两季表现最好。再就是钓鲢鳙最好不要在下风口,鲢鳙是上层鱼类,你抽的窝子会被水流带到你面前,然后通过水底扩散出去,在表层的鲢鳙根本就不知道!

但是!如果是风浪不是很大,水表面又有蓝藻的话情况又会不同了:水表的蓝藻会吸引过来白鲢,所以不需要靠你把它抽过来,你只需要放饵料下去稍微发散雾化就可以,或者在窝子前方一两米的地方抛投。

下风口发窝快

水温高发窝肯定快

水温高,水分子运动就会更快,这样更容易让雾化扩散开来,这也是冬天野钓抽窝效果不太好的原因,冬天水冷水分子运动缓慢所以扩散的半径有限,加上鱼儿行动迟缓所以效果就很差了。

这一点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你想要发窝快一点,那么最好去找向阳的那一面抽窝或者打窝,这样发窝的时间会更短。

发窝速度和水温成正比

诱鱼路径很重要

我自己打重窝的时候一般会向前扇形范围0-30米的地方散抛那么几斤,让这些散落的窝料形成觅食路径:因为你窝点影响范围就那么大,如果是老玉米这样的窝料诱鱼能力本身就差,大部分靠路过然后停留觅食(也有大白条叼着玉米走但是发现吃不下就丢弃从而引来大鱼)。但是有了觅食路径就不一样,诱鱼范围大增,它们哪怕离窝点很远就能发现下面有吃的,吃着吃着就会到窝子里面来了,因为正窝子要比前面散落的多得多。如果你是钓9米以上的长竿,窝点后面不妨也撒一点或者两边坎下面也撒一点,这样它们即使靠岸走二道坎的话也能找到。

诱鱼路径很重要

所谓好钓点就是需要综合考虑

以前总是听某些钓友分享的好钓点,但是不知道为啥这个钓点好,这个钓点为什么比较出鱼,也不明白这个钓点前段时间比较出鱼而过一两个月就不行了(以前总结就是鱼儿被钓完了,其实有可能是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其实好钓点绝大多数都是:鱼儿觅食的必经之路、有利于饵料气味的传播、鱼儿在这里会感到安全。

夏天的好钓点在冬天可能表现就不太好,同理冬天表现好的钓点在春天可能会走空。钓点本身不会变,但是水位、流向以及鱼儿的需求会改变,比如夏天它可能会沿着1米左右的水深坎底觅食,但是冬天这个水深对它来说温度变化太大或者太冷。

上鱼多就是好窝子

水底地形对于发窝时间的影响

这一点留在下一篇详细讲了,三两句话讲不清楚且这篇内容絮絮叨叨已经三千多字,钓友们需要消化我也需要仔细考虑和归纳总结之前的经验。

我是爱钓鱼,希望你野钓爆护!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