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关于冬钓养窝这个事,这几个关系渔获得细节,请务必要注意

钓鱼知识愚者论渔2023-03-31

什么是养窝呢?简单的理解,就是通过有频率、有规律的打窝、补窝,让鱼群误以为这是一个可以提供食物,而且是可以持续提供食物的场所,而之所以称之为养,是因为在打窝、补窝时,是需要有规律、有频率的。

理论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养窝,但是,季节不同,养窝的讲究是不一样的,时至入冬,但又并未彻底进入寒冬,在养窝这事上,对细节的把控更是要求颇高,倒不是说操作难度有多高,而是这个时节,对鱼的影响非常大,进而对养窝的要求,也比较高。

水温低,会导致鱼的活性差,同时低温环境下,水质相较于夏秋季而言,会更好一些,所以窝料的味型传播得比较慢,这两个因素综合之下,窝料的数量多寡,味型的浓淡,都会对打窝的效果造成影响,那么,到底是哪些细节,需要我们注意呢?

细节一、窝料的味型

养窝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让鱼吃饱,而是让鱼知道有这么个区域,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物,至于能不能让鱼吃饱,这不是养窝的核心目的,所以,养窝的第一要素,是先要将鱼群诱进窝子里,所以,如果我们是以养窝为目的的打窝,那么窝料的味型必须放在首位。

考虑到冬季的低温对味型传播的影响,窝料的味型就不能太素淡,太过于素淡的窝料,除非刚好打在鱼窝子上,否则即便有鱼进窝,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当然,窝料的味型太过于脓腥,肯定会招惹小鱼闹窝,所以这个中的尺度,很考验钓鱼人的经验了。

如果着实不好把握,可以以酵香、酒香为主,略带一些腥香为辅,太过素淡就大可不必了,毕竟小鱼闹窝也是一种鱼情,总比什么鱼都不进窝要好得多。

细节二、窝料的状态

为了保证养窝的诱鱼的效果,就不能像夏秋季一样,一把酒米亦或者半盆发酵玉米打下去,等着鱼群进窝就可以了,而是先要将鱼群诱进窝子里,窝料中最好加入一定比例的雾化料,味型上,就以腥香为主。

如果非要说个比例,那么颗粒窝料和雾化料的比例控制在一比一就比较合适了,颗粒料比例大了,雾化料的诱鱼效果就弱了,但是颗粒料比例太少了,进窝鱼就吃了个寂寞,养窝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细节三、打窝、补窝的频率

夏秋季养窝时,打窝的频率间隔,不能太长,因为鱼的活性比较足,窝料数量偏少,进窝鱼吃完就跑,其他鱼自然不会进窝,养窝就如同闹着玩一般,但是,冬季水温低,鱼的活性差,窝料的诱鱼效果也打折。

那么打窝、补窝的频率间隔,就要适当长一些,最好是六到八个小时补一次窝,不用担心补窝的间隔时间短,鱼群会离开,在冬季,鱼群的活性极差,进食之后,并不会马上就离开,反而会在食物附近栖息,所以这个时间间隔,再长一些也没关系。

细节四、补窝的数量

关于养窝,最难把控度的,就是每次补窝,窝料的数量到底按一个什么标准,打多了,进窝鱼吃饱之后就跑路了,仅有诱鱼效果,聚鱼效果极差,打少了,头两波进窝鱼就吃跑了,压根就诱不来其他的鱼群,看似矛盾,但并非无解。

前文所言,养窝的目的并不是让鱼吃饱,而是先将鱼诱进窝子里,所以在注意窝料的虚实配比之后,我们按照补窝的窝料数量,是头次打窝窝料数量的一半这个标准即可,至于头次打窝,则可以按照目标的体重来做个简单的划分。

如果目标鱼是小鱼,也就是鲫鱼为主,那么头次打窝,一两足够,补窝时,大约半两就可以了。如果目标鱼是个头较大的一些的鱼,则按心理预估的目标鱼体重的一半为头次打窝的窝料数量为准,当然,这并不是标准,而是一个参考。

因为我们在养窝时,就不能指望酒米诱进一群鲤鱼、草鱼进窝,也不能指望红薯块、玉米粒吸引的都是鲫鱼,按照上述比例,不说百分百精准,八九不离十总是靠谱的。

总结

钓鱼本身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体育运动,但是想要在天气冷、活性差的冬季,钓到鱼,钓好鱼,钓得多还钓得大,那么打窝必是重中之重,养窝更是远胜其他垂钓技巧,又堪称性价比第一好方法,至于效果如何,只要有兴趣亲自动手尝试的,自然就知道了。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