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长江鲥鱼25年未见了,多年后我们还能再见吗?

钓鱼知识垂钓一点通2023-05-09

一、问题的缘由

2022年2月28日,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江豚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根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249只,比2018年增长了23.42%,平均每年增长4.3%。这是长江江豚数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态势,表明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6日,在长江上游发现了大约100只江豚,这一发现更加证明了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持续增长。此外,30多只江豚在水面上跃出水面,形成了令人惊叹的景象。专家们指出,这些数据说明了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但也需要继续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确保其种群的健康和稳定。

自从实行了“长江十年禁渔令”后,长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改善,一些濒临灭绝的鱼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根据农业部提供的资料,2021年在长江共发现了198种鱼类,比2020年的168种增加了30种。同时,“刀鱼、河豚、鲥鱼”也在逐渐复苏。

尽管已经过去许多年,鲥鱼仍然未能被发现。自1988年起,鲥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I级保护名单,与江豚类一同被纳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尽管是保护动物,但为什么江豚的种群已经得到了恢复,而鲥鱼仍然处于灭绝的边缘?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二、长江鲥鱼的习性特点

长江鲥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淡水环境中,通常在水深10-50米的区域活动。它们是夜行性动物,通常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水下或水边的树丛中休息。长江鲥鱼是肉食性动物,以小鱼、虾、蟹等为食。

长江鲥鱼在春季进行繁殖,雌鱼会在河底的石头或砾石上产卵,雄鱼则在卵的周围喷*液进行受精。幼鱼孵化后会在水中漂浮,出生后会随着水流向下游游动。长江鲥鱼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需要4-5年才能达到成年体型。

三、长江鲥鱼缘何少见

长江鲥鱼是中国特有的珍贵鱼类,历史上被认为是一种高档食材和药材。长江流域的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捕捞鲥鱼为生,并且在古代诗词歌赋中也有不少描写长江鲥鱼的作品。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618年-907年)就已经有人将长江鲥鱼作为贡品献给朝廷,可以说长江鲥鱼捕捞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长江鲥鱼更是成为了宫廷宴席上的一道必备菜肴,供应量甚至一度不足。

由于长江鲥鱼味道鲜美,建国以来,长江鲥鱼在我国得到较大捕捞。在1957年至1998年之间,长江鲥鱼的捕捞情况经历了从繁荣到枯竭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长江鲥鱼的捕捞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渔网、渔具等,也有少量的轮船拖网捕捞。

据《长江鲥鱼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前,长江鲥鱼的年捕捞量逐年增加,1957年时年捕捞量超过了1.6万吨,之后逐渐降低,1978年时年捕捞量为1.2万吨左右。1983年以后,长江鲥鱼的捕捞量急剧下降,1992年时年捕捞量不到400吨,1997年时年捕捞量更是下降至50多吨。最终,1998年,长江流域最后一条鲥鱼被捕获,此后再没有发现鲥鱼的踪迹。

在这一过程中,长江流域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带来了水污染问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也对鲥鱼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长江鲥鱼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栖息地受到了破坏,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都导致了鲥鱼资源的枯竭。比如,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大坝等,改变了长江水流的速度和流向,影响鲥鱼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导致鲥鱼洄游受阻,无法完成产卵。

四、鲥鱼养殖并未带来种群的恢复

随着鲥鱼的不断减少,我国鱼类科研工作曾经尝试通过人工养殖的方法,来恢复鲥鱼种群。鲥鱼养殖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养殖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治、养殖环境控制等等。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调整水质的 pH 值、溶解氧、温度等参数,保证养殖水质的稳定和清洁;需要根据鲥鱼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选择合适的饲料,定期喂养,控制饲料量和喂养频率,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等等。

由于鲥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一些专业人士就开始尝试人工养殖鲥鱼,但是受限于科技水平和鲥鱼自身的繁殖特性,一直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直到1958年,富春江鲥鱼在人工受孕方面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70年代初期,长江水产研究所对野生鲥鱼种群进行了一次科学考察,发现野生鲥鱼数量不断减少,成为珍稀濒危物种。

为了保护鲥鱼,同时满足人们对鲥鱼的需求,长江水产研究所开始进行鲥鱼的人工繁殖和养殖试验。在1982年,研究所成功地培育了三万多条鲥鱼苗鱼,为鲥鱼的人工繁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野生鲥鱼数量的减少,用于人工繁殖的鲥鱼也越来越少,再也没有新的野生鲥鱼进行人工繁殖。

同时,以前捕捉到的鲥鱼在饲养过程中,因其自身的生理机能被削弱,其产卵品质也有所下降,给鲥鱼的人工繁殖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专家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第二代亲本鱼的培育上,即通过筛选和交配优良的亲本鱼,培育出适合人工养殖的鲥鱼品种。

在1997年,该项目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鱼种试验,但由于幼鱼的死亡率较高,该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专家们依然坚持不懈地探索着鲥鱼的人工养殖技术,为保护和利用鲥鱼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我们对鲥鱼的人工养殖的努力从未停止。后来,我国引进了美国鲥鱼,其基因与我国鲥鱼相似度达99%。因此,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鲥鱼,其实并非长江鲥鱼。它们的外观虽然很像,但是它的肉质要比长江鲥鱼差很多了。

目前,我国开展人工养殖鲥鱼的养殖场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沿岸省份,例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其中,安徽省的太湖鲥鱼养殖基地、湖北省的赤壁鲥鱼养殖场、江苏省的扬州市鲥鱼养殖基地、湖南省的鲤鱼江鲥鱼养殖基地等,是比较知名的鲥鱼养殖基地。

五、鲥鱼种群会再次出现吗

在自然界中,灭绝的生物通常是无法再次出现的,因为它们的种群已经被完全消失,无法再进行自然繁殖。但是,人类通过人工干预和保护措施,有时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放归等方式,使灭绝的生物重新出现在自然界中。

人类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许多物种的再生,如印度犀牛、黑腹果蝇等。这些物种在面临灭绝的危机时,人类通过保护措施,如人工繁殖、放归等,成功地恢复了它们的种群。但是,这需要人类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而且不是所有物种都能够再次出现。

此外,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如克隆技术,也可以复制出与已灭绝物种相似的个体,但这并不能完全还原已灭绝的物种,因为一个物种不仅仅是指一个个体,还包括了物种的遗传特征、生态习性、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特征。

长江鲥鱼虽然多年未见,且在1988年就被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 I级保护名单,与江豚类并列,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名单,但我国却没有宣布鲥鱼灭绝。所以,理论上鲥鱼种群还是有恢复的可能性。所以,当前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持续落实好长江10禁渔政策。十年的禁渔令,可以使长江的鱼有繁衍两到三代的机会,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所以,各位钓友,为了让鲥鱼再现,让我们共同参与到长江禁渔活动中来,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来。但愿多年后,你我都能看到鲥鱼矫健的身影。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