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长江禁渔后鱼类“膨胀”了!湖南男子钓获巨型鳜鱼,体长70公分

钓鱼知识佚名2023-05-23

长江流域禁渔之后,鱼类的恢复速度超出了不少人的想象,在全面禁捕、局部禁钓、规范垂钓等制度的保护下,鱼类的体型也越来越大,不断有垂钓者在长江水域钓获大鱼,一次次刷新纪录。

大鱼频现,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从侧面反映出了长江禁渔的真实效果。

湖南男子钓获巨型鳜鱼,体长70公分,比菜板还长

近期,湖南一名路亚钓鱼爱好者在网络上展示了自己的渔获,一条十分罕见的大鳜鱼成了男子的战利品。

钓鱼男子将这条大鱼放在电子秤上称重,电子秤立马被比了下去。最终经过测量,这条鱼体长达到70公分,重量5.6千克,这个体型比常见的鳜鱼大了一倍不止。

一般情况下,鳜鱼的体重多在1-2千克之间,湖南男子钓获的这条巨型鳜鱼,被钓鱼爱好者称之为“坛子”,意思就是像水坛子一样大小。

钓鱼男子显然是低估了这条鱼的大小,当他将大鱼放到切菜板上时,发现菜板短了很多,家里的一口大锅,竟然也装不下这条鳜鱼。

能钓获这样的大鱼,算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钓鱼男子显得十分激动,连连喊道:“入坑三年,终于解锁坛子(巨型鳜鱼的别称)。”

鳜鱼的生长速度不快,能长到70公分至少要好几年甚至十年以上,近年来长江水域禁渔之后,生产性捕捞全面禁止,鱼类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垂钓者能够钓到这样的大鱼,甚是喜人。

长江禁渔之后,掠食性鱼类体型快速“膨胀”

除了这样的巨型鳜鱼之外,长江水域中还频频出现鱤鱼等大型鱼类,不少钓鱼爱好者时常能钓获上百斤重的大鱼,这在前些年还是很少见的现象。

有垂钓者钓获“煤气罐”般大小的鳜鱼,还有垂钓者钓获一人多长的鱤鱼,这样的掠食性鱼类能够长到这么大,充分证明了禁渔之后长江水域当中的饵鱼数量大大增多,才能让这些掠食性鱼类有迅速长大的机会。

种种迹象表明,长江中的鱼类体型正在逐步“膨胀”,尤其是巨型鳜鱼、鱤鱼等掠食性鱼类,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在长江江苏段一个监测点所捕获的鱼类中,平均体重均值与2020年相比增加了152.21%。

也就是说,在一年时间当中,长江水域中的鱼类体重已经翻了1.5倍,可见其“膨胀”速度之快。

不但是体型增长了,鱼类密度也在不断增大,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喜人的鱼汛,一些河道中甚至出现鱼类集体溯游而上的壮观场面,鳤鱼等二三十年久未现身的珍稀鱼类也开始出现,长江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生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钓获这样的大鱼,该不该放生?

鱼类体型“膨胀”是好事,但钓获这些费尽千辛万苦才长成的庞然大物,是不是该放生为好呢?这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议。

拿上面这位湖南钓友钓获的巨型鳜鱼来说,垂钓者将自己的战利品分享到网络上之后,就引发了争论。有网友称这条大鳜鱼满肚子鱼籽,应该将其放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长江生态。

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鳜鱼等掠食性鱼类不应得到特别保护,因为这些鱼一天要吃掉大量小鱼苗,对水域当中的其他鱼类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将其放生反而不利于鱼类资源保护。再加上鳜鱼并非保护鱼种,垂钓者只要没有违反禁渔规定,将其钓获之后该怎么处理,是自己的事情,他人无权干涉,更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指点点。

在小编看来,鳜鱼和鱤鱼等掠食性鱼以其他鱼类为主要食物,数量过多对水域中的鱼类资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掠食性鱼类也有其生态功能,它们可以调节生态系统中鱼类种群的结构和数量,维持水域中的食物链平衡,防止某些鱼类过度繁殖或入侵。

自长江禁渔以来,虽说这些掠食性鱼类的数量和体型都有比禁渔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与上世纪50-80年代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以鱤鱼为例,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长江中下游每年可捕获约1000吨左右的野生鱤鱼,到了90年代初期,每年只能捕获约100吨,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只能捕获几十吨甚至更少。

为此,国家在2003年开始实施了“人工增殖放流”的措施,在长江干流和部分支流定期放流人工繁育的鱤鱼幼苗,累计放流数量达到2.8亿尾。如此大的放生量,也没有对其他鱼类造成影响。


禁渔后长江鱼类数量越来越多

因此,在长江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放生原生掠食鱼类,并不会对其他鱼类带来威胁。在全面禁捕的情况下,长江中的掠食性鱼类数量会越来越多,钓获它们后该不该放生,总体上还应该遵循垂钓者的意愿。只要不是大规模的人工捕捞,仅仅依靠休闲垂钓,根本不能撼动长江的渔业资源。

当然,在全面提倡生态保护、规范休闲垂钓的前提下,钓鱼爱好者们如果都能养成钓获放流的习惯,更加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对休闲垂钓运动也能起到健康的促进作用,只有鱼群越来越多,广大钓友才能更好地享受垂钓带来的乐趣。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