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太湖银鱼该不该移植?曾被引入21省,如今为何“背负骂名”?

钓鱼知识佚名2024-05-24209

银鱼在历史上曾是一种具有传奇色彩的存在。

回望20世纪80年代,银鱼曾在国内赫赫有名。在经济逐渐恢复的那个时代,银鱼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特别是在太湖,这个地方生产的银鱼尤为著名。

太湖三宝中的银鱼,以其丰富的营养和昂贵的价值而在全国,甚至国际上享有盛名,对出口市场也有重大贡献。

看到银鱼带来的经济效益,全国许多地区都羡慕不已,纷纷开始引进太湖银鱼,希望通过养殖它们来致富。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银鱼的境况却逐渐走下坡路。一度被视为各地财富的钥匙的银鱼,现在却跌落了“神坛”,有的地方甚至对它恶评如潮。

太湖银鱼为何曾经如此受欢迎呢?

银鱼,又称面条鱼或银条鱼,可分为大银鱼和小银鱼两种,小的通常在5-8厘米,大的在9-13厘米,而最大的银鱼出现在山东的三里庄水库,可长至32厘米。这种鱼在水中透明闪光,上岸后呈现乳白色。其肉质鲜美,整体可食,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众多矿物质,因此有“水中软白金”、“鱼参”之称。

银鱼生长迅速,抗逆性强,耐低氧,且易于养殖。其市场价值极高,国内售价通常为每斤50~60元,高峰时甚至达到100元。

1980年代,太湖银鱼年产量可达1000吨,占太湖渔业总产的10%,为当时的渔业带来了千万级的收入。

那个时代,这样的经济收益非常显著。

因此,全国各地的养殖业开始纷纷引进养殖。

实践证明,银鱼的引进养殖非常成功,尤其是在云南。1984年,云南的银鱼产量达到了3500吨,全省的引进水域产量总和超过6000吨,为当地带来了上亿的经济收益。

网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