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钓鱼知识 > 钓鱼知识

钓鱼知识

从“濒危到常见”,江豚妈妈携崽水中玩耍,长江十年禁渔效果初显

钓鱼知识野钓2024-05-31

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环境的变化,一些动植物因为来不及适应全新的环境,逐步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在我们国家,也有一些动植物正面临着灭绝的局面,但随着我国相继出台相关法律对它们进行保护后,它们的数量也开始逐渐恢复,从“濒危”到常见

5月4日,在长江宜昌西陵段首次拍摄到江豚妈妈托举江豚宝宝出水呼吸、蜕皮的画面,据了解,小江豚在出生一周后进入蜕皮阶段,随着新的生命不断出现,江豚将在不久的将来摘掉“濒危”的帽子。

1、了解“水中活化”石江豚

江豚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江豚是鲸目属海豚科江豚属哺乳动物,俗名江猪、河猪、海猪、海和尚,江豚体型似鱼,长1.2~1.6米,全身灰黑色,头短,额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无背鳍,很少跃出水面,仅背脊露出水面。

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会做出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厘米远。

江豚是长江里唯一的淡水哺乳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江豚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

2006年,中国联合7个国家调查长江干流江豚,为1200多头,长江豚正以每年5%~10%的速度减少,专家推测,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很可能在2035年降至200头,达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标准。

2、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早年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及大肆捕捞,长江中的渔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1月发布了一个关于禁止捕捞天然渔业资源的计划公告——《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长江禁渔期制度,是保护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措施,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2021年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江十年禁捕,共计退捕上岸渔船11.1万艘、涉及渔民23.1万人。

网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