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过山鲫,能陆地行走,甚至攀爬树木,竟然可能会因水淹而死?
|
想象一下,鱼类竟能像陆生动物一样,大军般地上岸行军,这种想法肯定会让大多数人感到震惊! 实际上,关于鱼类,普通人了解的实在有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常见的淡水鱼品种如青鱼、草鱼、鲫鱼、鲤鱼、白鱼等十几种,主要是日常饮食之用。
然而,不论是哪种鱼,我们的普遍看法都是,鱼离开水就会死亡。但有一种鱼例外,它离开水不仅能生存,还能跨山越岭,跳跃前进,实现陆地迁移。这种能力几乎是鱼类生存在陆地上的开端! 令人震惊的是,尽管这种鱼具备如此惊人的生存技能,它却被视为许多鱼类的“耻辱”,因为它竟可能被水“淹死”。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鱼呢?
现在就来介绍它——过山鲫,也称攀鲈!在我国,淡水鱼类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种类967种,海洋洄游鱼种15种,河口鱼种68种。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是其中的鲈形目攀鲈。
过山鲫,学名攀鲈,隶属鲈形目,攀鲈科。之所以被称为过山鲫,主要是因为它的外观类似于鲫鱼;其鳃盖上生有细小的刺,利用这些刺的攀爬能力,并通过摆动尾部来自由移动! 攀鲈身体扁平,口部上下都有牙齿,尾部扁平而短,身体覆盖着黑色小点,喜欢栖息在流速缓慢的河道和池塘中,幼鱼主要以微型水生动物为食,如小鱼和小虾,属于杂食性鱼类。
这种鱼最早是由丹麦科学家达尔多尔夫在1791年的特兰奎巴探险中首次发现的。他偶然在一棵树上的水果中发现了这种鱼吸食果汁。通过当地居民的介绍,他在回国后详细报道了他的发现,从而让人类认识到了这种不同寻常的鱼类。这篇报道一经发表,立即在西方社会引起轰动。 报道中这样描述:“一条攀鲈在离水塘不远的树缝中向上爬行,它张开鳃盖,在缝隙中用鳃盖上的刺支撑自己,然后利用尾部摆动和肛鳍上的刺推动自己前进,借助这种方式爬到树上,享受树上水果的果汁。”
攀鲈原产地广泛,涉及17个国家,而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包括香港、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和云南等地的河流、湿地和稻田。 尽管攀鲈具备攀山越岭的能力,但它却因为“淹死”的原因被其他鱼类看不起。攀鲈拥有许多鱼类羡慕的能力,它能离开水生存6至8天,并且能在陆地上自由跳跃。 它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能力,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几乎所有其他鱼类都没有的特殊器官——鳃上器,这个器官独立存在,主要用于辅助呼吸。
正是因为这一特殊功能,攀鲈能够离开水后仍能通过空气中的氧气维持生命。如果在水中,它也能通过鱼鳃交换水中的氧气。因此,这两项功能使得许多鱼类羡慕不已。 |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