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凶猛性鱼“泛滥”,钓友:鳡鱼太多了,白条都被吃成奢侈品了
“我只是想简单地钓些白条鱼来吃,怎么就这么难呢?”在长江流域周边,这已成为许多喜爱钓小鱼的钓鱼爱好者的普遍感叹。他们:在长江实施禁渔之前,经常能在一些支流中钓到不少小白条鱼,但自从长江实施禁渔以来,如今能钓到白条鱼已变成了奢望! 尽管有说法称,长江禁渔几年来,长江的生态恢复得非常好,各地的水域因鱼群增多而变得“黑压压”的一片。 那为什么还有人抱怨钓不到鱼呢? 实际上,长江的十年禁渔政策让生态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恢复,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的渔业生态因多种因素逐渐恶化。这里曾是天然的鱼类宝库,却因过度捕捞、河道截断、污染等问题,导致渔业生态最终走向崩溃。 随着国家步入发展的稳定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的重要目标。 因此,为了生态恢复,农业部于2021年开始实施了为期十年的长江禁渔政策。 通过这种高强度的治理,长江的生态在短短三年内已经显著改善。 不仅鱼类数量增加,许多珍稀物种也开始复苏。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重新出现,神秘的鱹鱼也回来了,江豚的数量也在增加。 每当听闻这些好消息,不由自主地觉得,十年禁渔确实是正确的决定。 然而,随着禁渔政策的不断推进,很多人开始感到担忧,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鱼类数量越来越多,但问题也逐渐显现。长江的十年禁渔主要针对非法捕捞,但并不禁止休闲钓鱼。 因此,随着鱼类数量的增加,钓鱼者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但在禁渔三年后,很多长江流域的钓鱼者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长江中的大鱼越来越多,而小鱼却越来越少。他们曾经常去钓些小鱼回家享用,现在却几乎钓不到,连白条鱼似乎都消失了! 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直到许多钓鱼者的反馈才揭露了真相。 原来随着长江保护力度的加强,凶猛性鱼类的数量也在上升,最终导致小型鱼类越来越少。 钓鱼者反映,禁渔后,以前难以钓到的翘嘴鱼、鳜鱼和鳡鱼等凶猛性鱼类,如今却变得更易钓上来。 特别是鳡鱼,现在不仅长江主河道的数量惊人,就连一些支流、小河里也随处可见这种大鱼,大小个体都有,几十斤的比比皆是,甚至上百斤的也不少见。 鳡鱼数量的增加和体型的增大,是否会成为长江十年禁渔的潜在生态风险? 网友表示,当前长江流域的鳡鱼数量已呈现“泛滥成灾”的趋势。 鳡鱼,又称“黄钻”、“竿鱼”,古代名为贤鳏鱼。体型庞大,整体呈圆桶形,头部锥形,吻部尖长,口位于前端,口裂大,吻长明显超过吻宽。下咽齿扁平,尖端呈勾状。鳡鱼主要以其他鱼类和虾为食,游动速度惊人,被称为“水中老虎”,一旦追上猎物,几乎没有鱼类能够逃脱,是典型的大型凶猛鱼类。 成年鳡鱼体型非常大,最大可长达2米,体重超过50公斤。 成年鳡鱼的食量巨大,每天的摄食量达到体重的三分之一,一条成年鳡鱼可以轻松捕食几斤重的鱼类。 在实施禁渔后,这种水中猛兽在人为干扰减少的情况下,开始大量繁殖并无休止地捕食其他鱼类作为食物。这也是小型鱼类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此外,钓鱼人表示,尽管这种鱼数量众多,但钓上它们并不容易。 首先,鳡鱼对植物性食物兴趣不大;其次,它们主要活动在流水区域的中上层,垂钓不便;最后,鳡鱼的力量非常大,普通的鱼线和鱼竿很难承受。 随着长江的深入禁渔,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鳡鱼的数量已显示出泛滥的趋势。这也让人担忧,在许多大型肉食性鱼类消失的情况下,鳡鱼成为长江水生食物链的绝对顶端,如果任其发展,是否会破坏长江的生态平衡? 长江的禁渔本是好事,但如果生物链失衡,或许还需更合理的调整。肉食性鱼类的激增和小型鱼类的持续减少,势必会使长江的生态系统出现倾斜。 好了,对于长江的禁渔政策,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钓友评论
相关文章
- 钓友公园碰见放生,上前搭话差点被“洗脑”,对方竟称钓鱼短命
- 广西南宁:一男子钓鱼下水捞鱼竿溺亡,今年刚满25岁!
- 女子在自家鱼塘捞上来一条“怪鱼”,这是什么鱼,你见过吗?
- 天冷了,夜钓该钓多深?一旦位置选错,几个小时都不发窝
- 天气转凉还适合夜钓吗?这些调整方法拿去,让你在这个秋冬不空军
- 单开饵料排行榜,八大单开饵料,哪一款是你都最爱?
- 自己在家如何制作酒米窝料?这篇文章详细为你介绍酒米的制作技巧
- 鱼突然停口的5大原因,这些办法教你如何应对!
- 这款啤酒饵料自己悄悄用就行了,上鱼效果简直太猛了
- 牢底要坐穿?广东男子钓获“怪鲶鱼”,身上长斑点,吓得直接放生
- 昆明小伙轻生跳河,钓鱼大爷果断下水救人,目击者:他是退伍军人
- 乒乓球比赛得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