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野钓鱼的警惕性,了解清楚后,让你轻松爆护!
连人都有警惕性,野外的鱼更是如此,常言道:越老的人越精明,越大的鱼越狡猾。事实证明,只有够聪明的鱼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在如今充斥着欺诈的社会,不狡猾的鱼早已被捕捉、电击或被其他鱼类吞食。 因此,野生鱼类的警觉性通常非常高,这与养殖场的鱼类截然不同。即便没有上述因素,鱼的本能仍驱使它们对任何微小的动静都作出逃避反应,否则就可能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你会注意到,即便在繁殖期,鱼类也保持高度警觉,一旦有人接近它们就会迅速逃离,即便是在“忙碌”时也是如此。从这一点看,鱼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人类:它们不会仅仅为了片刻的快乐而置身险境。 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野钓时鱼的警觉性以及它们所表现出的应激反应,我们如何应对这些反应,以减少它们的警觉性,达到成功捕鱼的目的,至少也能增加钓获,避免因为我们的疏忽而让即将上钩的鱼逃走。 鱼的应激反应有多种表现:如上方突然出现阴影、地面震动、水面的突然声响、捕食鱼的觅食声、碰触到钓线后迅速掉头等。这些情况都会使鱼“惊慌”,本能地扑动尾巴快速前进一段距离。大型鱼可能稍微表现得更为镇定,但小鱼若没有立即的逃避反应很难生存下来。因此,在野钓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细节,创造一个安全的觅食环境,让鱼类安心留在窝点,从容进食。 行走时要轻声;最应避免的就是在岸边赤脚重步行走的“咚咚”声,虽然岸上谈话通常问题不大,但地面的震动会使鱼感到警觉。鱼类没有耳朵,主要通过感受震动来辨识声音,像乌龟一样:对乌龟说话它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敲击地面,它就会警觉起来。其他如用锄头挖地、附近的挖掘机和碎石机也会对鱼类产生明显影响。 使用多段铅皮;通常使用小钩细线的小铅皮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如果使用重于6克的铅坠,最好采用多段分散的方式。这是因为一块重10克的铅坠一下子投入水中会产生很大的声响,而将其分成三段后,投掷时产生的声响会小很多。通常钓大鱼时影响不大,尤其是在足够深的水域,影响会逐渐减小,但在四米以内的水深中,最好还是注意这一点。曾有一次与一位钓友一起钓鱼,他投掷钓线时水面会明显停顿一下,后来他采用分段方式后情况有所改善。 不要频繁移动岸上的伞;鱼类的眼睛通常向上,如果水面上有阴影移动,它们会立刻逃避藏匿。这是因为捕食的大鱼通常在水中层,一旦发现黑色的物体靠近就意味着危险的来临。我们的伞在阳光下投射到水中的影子在移动时会吓走鱼。但如果伞保持静止,对鱼是有利的:水底的鱼只能看到伞下的黑暗,而伞下的人类活动由于视角被遮挡,从水底看去依然只是一片阴影,鱼类则无法见到人的具体动作。 补窝方式的重要性;我们常见的窝料多种多样,有的动静大有的小,如菜籽饼、糠饼制窝时声响很大,必定会惊扰鱼群。初次制窝使用这些材料尚可,但补窝时如果还用这些材料就不适宜了,除非能确定窝点及其周围没有鱼群,否则几次“噗通”声必定会吓走鱼。因此,补窝推荐使用散碎的颗粒,这类材料入水声音较小。我个人一开始使用菜籽饼,补窝后就不再使用,因为菜籽饼本身持续时间较长,之后用玉米、小颗粒等补窝效果更佳。 避免惊扰鱼类 野外鱼类对钩子的警觉性其实并不高;可以说,如果大部分野生鱼都对钩子敏感,那么钓鲢鳙等就几乎不可能。事实上,近年来采用裸钩钓法钓草鱼和鲤鱼也颇为成功。当然,一些特定的封闭水域中,如某些常被钓的小塘,鱼可能会对钩子有所警惕,特别是那些经常被钓的钓点,老练的鱼类可能会识别并避开钩子,即使鱼钩上挂着诱人的蚯蚓。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真正热爱钓鱼的人通常不会选择人多的地方进行垂钓,因为那里的鱼不仅数量少,且极为狡猾,钓起来并无乐趣。 在宽敞的开放水域,尤其是流动的大河大江中,这种担忧基本不存在:每天到这些水域的鱼可能都是不同的,即使有鱼曾因脱钩而逃脱,几天后它们也可能会忘记这一经历。与封闭水域不同,这些鱼因为频繁受骗,印象深刻,所以对钩子的警惕性较强。 野外鱼类对钓线的警惕性 这方面在不常遭受捕捞的地方观察较少,但在经常使用渔网的地方,鱼类对钓线的敏感性极高:一旦碰触到钓线,它们会立即掉头逃离。因此,现在许多钓鱼者使用变色或绿色钓线,以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虽然这种方法帮助有限,因为所谓的隐形钓线大多数情况下更容易被发现,而且鱼类的视力并不好,必须非常接近才能看到线。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经常使用渔网的地方,仍然可以成功捕鱼。在养殖区,你会发现鱼经常撞到那些用于供氧的管线,这证明了鱼对钓线的高度敏感。 鱼的触觉非常发达,即便看不见钓线,一旦接触到就能感知到。在常用渔网的地区,我通常推荐使用底钓法,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鱼嘴唇接触钓线的机会,它们在吞食饵料前不会碰到钓线,吞食后是否有应激反应对我们来说就不重要了。 反过来说,有些鱼类的视觉非常敏锐,比如翘嘴和草鱼,在白天钓这些鱼时,使用透明钓线更为合适,避免使用颜色过于鲜明的线材。今年我钓到不少草鱼,使用的是绿色和透明线材,但子线均选用透明线,可能这对钓效的影响并不大,虽然没有进行专门的实验,所以这一观点可能不够确切。 野外鱼类对饵料的警觉性 对于小鱼而言,基本上对任何食物都无所顾忌,看到什么吃什么。然而,大鱼的情况就不同了;它们通常只吃自己熟悉的食物,对常吃的食物感到更为安心。面对不熟悉的食物,如果数量多,它们会谨慎地尝试少量,确定无害后才会大胆进食;如果数量少,它们甚至可能不会靠近。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同一种鱼,在不同地区常用的饵料也可能大不相同。 以草鱼为例:我个人常使用玉米作为钓饵,但也有人使用鸡肠、草叶、葡萄、构树果、红烧肉或瓜瓤。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不过用红烧肉的钓友是在农家乐钓鱼,因为那里的厨余水经常倒入水体,草鱼已经习惯了这种食物。用瓜瓤的钓友是因为他们的瓜子收获后,瓜皮会在附近的水库清洗,草鱼因此习惯了这种食物。还有使用橘子的情况,是因为附近橘子园的烂橘子会被扔进水库,草鱼同样适应了这种食物。 因此,在钓鱼时使用鱼类熟悉的饵料可以有效降低它们的警觉性。例如,在黑坑中使用颗粒饵料很容易钓到青鱼和草鱼,但在野外使用颗粒饵效果可能就不那么理想,这是因为这些鱼从小就习惯了以颗粒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