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秋季野钓:饵料、钓位、做窝,爆护的时机来了
秋天是钓鱼的最佳季节,无可比拟。这一季节里,鱼类经过夏天的生长,尺寸普遍不小,体型较小和瘦弱的鱼在夏天已经被捕食者如黑鱼、鳡鱼等吞噬。此外,秋天时,多数地区的水位逐渐下降,鱼儿在水中的食物变得稀少,它们必须在冬眠前充分进食,因此此时的鱼特别容易上钩。 通过钓友们晒出的秋季钓鱼成果来看,秋天无疑是捕获最多、最大以及种类最丰富的季节。以我个人经验而言,每年捕获的大鲤鱼和大草鱼几乎都是在秋季钓到的,此时的钓鱼效果远超其他季节。加之秋季气温逐步降低,日照不如夏天刺眼猛烈,风一吹就凉快,无论是人还是鱼都会感觉更加舒适。 然而,秋季钓鱼是否总能大获全胜呢?实际上并非总是这样,除非你具备丰富的经验、精湛的钓技以及优良的钓点——这一点尤为关键。由于秋季日夜温差增大,鱼儿有时并不是很饿,因此,如果不注意选择钓法、钓位和目标鱼种,空手而归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对于非专业钓友来说,若想钓到大鱼,机遇十分重要。 我由于需要照顾两个孩子,每天的钓鱼时间最多六小时,因此多采用快速钓鱼法,适合时间不多的普通钓友。对于全职钓友或能长时间坚守的人,我的经验可能帮助不大。 秋天适合使用的饵料主要是谷香和奶香,天气凉后可以考虑用浓腥饵料或添加赤尾青等。比较有效的是使用全能香和三体或速攻加拉丝粉,如果是钓鲤鱼则用螺鲤一号。但个人觉得最好的饵料是嫩玉米、老坛玉米、发酵玉米和半熟的红薯丁,常用的方式是上钩时使用嫩玉米,必要时可切半挂钩,下钩时用老坛玉米,亦可切半挂钩。这些饵料适用于钓鳊鱼、鲤鱼、草鱼等,也适合混钓一些其他鱼种。 窝料方面,性价比高且易找的包括菜籽饼、花生饼、半熟红薯和发酵的豆渣,这些在钓小罗非和草鱼时尤为有效。我的常规做法是在菜籽收获季节向农村的传统榨油坊购买菜籽饼,这些菜籽饼的使用量很经济,通常一次钓鱼只用四分之一块至半块。 说起这个问题,确实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钓鱼环境需要选择不同的钓位,不过好在秋季水位下降,适合钓鱼的地点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是要注意水深,确保水深适宜并且钓点前方没有障碍物,或者是有斜坡等地形的地方比较理想。 基本的原则是:水位上涨时选择较浅的水域(3-4米深),水位下降时选择较深的水域(4-6米深),在气温下降或连续晴朗的日子里钓深水区(这里的深浅是相对的,可能是两米也可能是四米,但在同一水体中深浅通常差别在1-2米左右),而且应该白天选择深水区,晚上则选择浅水区,因为秋天的鱼在天黑后喜欢靠近岸边觅食,在大型水域中通常在傍晚时分最容易钓到鱼。如果水深适当,基本上可以保证成功率达到70%,其余的可以通过调整水底的地形,如沟槽和坑洼,来增加成功率。要记得,复杂的水底地形比平坦的水底更有助于吸引和隐藏鱼类,广阔的浅滩很难集中大量鱼群。 最关键的一点是:避免和其他钓友距离过近,因为鱼不会在意是谁先到或谁先铺窝,它们会被看到的食物吸引。因此,不要与使用矶竿的钓友靠得太近,除非你也使用矶竿。并且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窝料用完,以免到了活跃期时手中无窝可用,只能干瞪眼。正确的做法是,在钓点不活跃时先使用持久性强的窝料如菜籽饼,等到活跃期再使用诱鱼速度快的窝料如嫩玉米和老坛玉米。在钓点拥挤时,必须更加机敏,以确保钓获优于他人。如果无法避免其他人使用矶竿靠近你,你可以尝试将窝料投向他们窝点的旁边,以此形成鱼类的觅食路径,这样做通常能收到效果,只要你不过量投窝料,因为鱼儿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实际上,秋天并不适合长时间预先喂食或过夜的喂食方法,尤其在大水面上,因为大量窝料可能在第二天之前就消耗殆尽,尤其是当活跃期不明确时。一旦确定了活跃期,早期铺设的窝料即使再多,也只能吸引路过的鱼群,在活跃期来临之前可能已经被小鱼消耗,因此早期大量铺设并无太大效用。 秋季野钓时铺设窝料的策略应是:一旦观察到他人成功钓鱼,或自己钓得顺手,就应立即进行补窝,频繁而少量地补窝,每隔半小时投入一勺窝料至前方数十米处,吸引经过该区域的鱼群停留并最终靠近你的窝点。 因为在野外环境中,无论是江河还是湖泊,鱼类通常是群体活跃,虽然有时也会有孤立的活跃现象,但很难聚集成群。当观察到连续有鱼咬钩时,通常意味着鱼群已经开始靠近岸边觅食,这时频繁地投喂可以有效地留住鱼群,从而提高钓鱼效率。 有时间的话,可以选择长时间钓守。因为在野外,鱼通常在30小时左右会有一个活跃期,如果你有耐心等待,这种方法通常会有更好的效果。 白天使用长竿有优势,而晚上则是短竿更合适。但是具体还要看钓场的水底地形。钩子的选择非常重要,适用于各种大小的鱼,我的策略是使用小钩配上粗线,以便同时应对大小鱼种。关于其他装备的选择,根据个人喜好决定即可,我个人倾向于使用简便的装备,如便携钓箱和吊椅等。浮漂的话,选择自己能看懂并适应当地风条件的调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