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灭绝”后再现!四川一网捞出67尾长江鲟,IUCN名录或被改写
“野外灭绝”3年后再现身!四川一网捞出67尾长江鲟,IUCN红色名录或被改写? "长江鲟活回来了!" 2025年5月23日,据泸州广播电视台报道:四川泸州一次科研捕捞过程中,竟然一网捞到了67尾长江鲟!这些“水中大熊猫”中,最长的一条身长超过1米,体型健硕,活力十足。 就在3年前(2022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如今,它们的身影再次现身四川泸州,而且是一网捞出67尾,这是不是意味着IUCN红色名录或被改写? 一、四川泸州,长江鲟回来了 近期,泸州江阳区转产渔民王彪,在协助相关单位开展的一次野外鱼类采样监测时,一网拉上来67条长江鲟。 在这些长江鲟中,个体最大的一条长达1.01米,重5.69公斤。 看到这些数据,让人震撼的并不是发现了长江鲟,而是“一网捞到67尾”,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没捞过鱼的人可能不清楚,在自然水域中随便捞一网,别说捞到大鱼了,估计连小鱼都不能捞到这么多。这充分说明长江鲟的种群密度,已经达到了非常可观的地步,否则咋可能会一次捞到这么多。 不得不说,长江禁渔这5年多来,不但是普通鱼类的资源正在逐步恢复,甚至是野外都要绝迹的物种,现在已经慢慢的被检测到了,数量也在快速的增加。 3年前,当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时候,人们很担心它会步白鲟灭绝的后尘,现在来看,这种事情应该不会再发生了。 不仅仅是四川泸州,在云南水富,科研人员连续两天监测到了5条长江鲟,最大的个体体长126.7厘米,同时还监测到了胭脂鱼和岩原鲤。 这说明,长江鲟在整个长江中上游,种群密度正在持续扩大,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长江鲟:长江中的“活化石” 长江鲟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亿年,从分类学上来说,它们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鱼类。成年长江鲟一般能长到 1 米左右,最大的甚至能超过2米,体重也能达到几十公斤。 长江鲟的身体呈长筒形,有点像放大版的梭子。它们的体表没有鳞片,而是覆盖着一层坚硬的骨板,这些骨板不仅能保护它们的身体,还能减少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在繁殖方面,长江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的繁殖季节,它们会从长江口逆流而上,回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不过,和中华鲟不同的是,长江鲟不会进入海洋中,且洄游距离没有那么长,一般只做短距离洄游,算是淡水定居性洄游鱼类。 中华鲟则属于典型的海河远距离溯河洄游鱼类,它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黄海、东海等),每年7-8月从长江口溯江而上,整个洄游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 |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手竿钓大翘嘴,包食引逗技巧,鸡蛋面糊能绝杀
- 夏季野钓,地形满足2个条件,必定大鱼成群
- 野钓大鱼,几种常见有效漂相,中鱼率最高
- 福建男子用豆角钓鱼,接连钓到多条大鱼,网友:今年可以少吃点了
- 一天能吃掉2000只蚊子,曾被用来饲养鸡鸭,如今却成了人类的美食
- 一转眼鱼竿没了!钓草鱼不可不知的小细节,很多老钓手都中过招
- 钓鳊鱼,只用玉米打窝效率太低,用这套“组合窝料”诱鱼快人一步
- 夏季钓鱼,别怕晒!这些位置天气越热鱼越多,爽钓大板鲫!
- 别把“毒药”当美味!吃这五种鱼必须处理干净!
- 挂钩不对=空军!3种饵料“神挂法”,鱼咬钩根本停不下来!
- 夏季钓大鱼,90%的人第一步就错了!深度不对,难怪守一天都没口
- 生口鱼和回锅鱼放入黑坑的不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