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和罗非鱼,明明很好吃,为啥仍被看成“入侵物种”?
夏夜,烧烤摊上。 有两种食物估计大家都吃过,罗非鱼和小龙虾。南方夜市的烤罗非鱼,还有风靡南北的麻辣小龙虾,谁见了不想嗦一口。 可就是这两种生物,明明很好吃,但却是实打实的“入侵物种”,意不意外?只不过在很多网友的眼里,这么好吃的东西,咋可能会“入侵”呢?明明我想吃还得花大价钱才能吃到,你却说它是入侵物种? 一万个不服气!它们可是夜市上的灵魂啊!先不急,咱们慢慢道来。 01:先弄清啥是入侵物种 如果非要给“入侵物种”下个定义,我本人的看法是: 被人为引入非原生地 → 在野外疯狂繁殖 → 把本地物种欺负到崩溃 → 最后破坏生态的物种。 一个物种究竟是否构成“入侵物种”,关键看三点:是否是非原生地物种,也就是是不是外来物种;是否会大量繁殖;是否对生态构成威胁。 满足以上三点的话,就可以被定义成入侵物种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入侵物种”和“外来物种”是两码事,外来物种很多,比如西瓜、马铃薯、番茄等,都是外来物种,但它们能为我所用,并且不对生态造成破坏,所以顶多算是外来物种。 02:小龙虾、罗非鱼很好吃,为啥还是“入侵物种”? 看了上面的定义,很多网友可能会问,小龙虾和罗非鱼,夜市上一盘要好几十,它们明明可以为我所用啊,咋会是入侵物种呢? 我想说的是,针对这个问题,你大概只看到了它们好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它们的另一面。小龙虾和罗非鱼好吃不假,但它们搞起破坏来,同样让人很头疼。只不过,这种破坏力,一般人看不到而已。 先说罗非鱼。它们来自非洲大陆,引入我国进行经济养殖,被称为“白肉三文鱼”,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养殖,并出口到国外。按道理来说,它们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好处,不应归为“入侵鱼类”。 但这种鱼到了野外的自然水域,就本性毕露。它们有两个比较可怕的点,一是繁殖力很强,别的鱼都是把鱼卵产道水里,它们则把卵含在口中孵化,这样幼鱼的成活率极高,可以进行快速复制。二是其适应能力也不弱,不管是多差的水质,对它们来说都不是事。 |
网友评论
相关文章
- 重庆男子晚上钓到中华鲟,转身就给放了!网友:晚上带走谁知道?
- 夏季钓黑坑鲤鱼时开搓饵的4个小妙招
- 黑坑老板让鱼不开口的一些常用手段
- 2种自制鱼钩,专攻草鱼大翘嘴,市面上可买不到
- 夏季浮钓鲢鳙,调漂选漂技巧,天热只有这鱼好钓
- 蘸米钓3种玩法,只会用来钓鲫鱼?难怪你钓不到鱼
- 挂玉米还在“调四钓二”?难怪鲤鱼不咬你的钩!
- 为什么夏天越热,草鱼就越好钓?揭秘高温垂钓的“黄金法则”
- 夏季野钓如何找到鲤鱼水层?掌握这6大技巧,精准定位鱼层不空军
- 谁说高温不能钓大鲫?掌握这3招,烈日下也能连杆,不服来战!
- 高温伏天如何轻松钓大鱼?揭秘4个黄金钓点,轻松爆护不是梦!
- 山东某饭店现“带钩黄河鲤鱼”,男子用餐险受伤,哪来的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