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养鱼知识 > 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鱼病知识——创伤弧菌

养殖技术蓝鱼水族2023-04-19588

创伤弧菌最早在1976年由Hollis描述,因其生理特性类似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但发酵乳糖,所以又称为乳糖阳性弧菌,至1979年Farmer等才正式命名其为创伤弧菌。

该菌属弧菌科(Vibrionaceae)、弧菌属(Vibrio),为革兰氏阴性弧状菌,无芽孢,具有荚膜、鞭毛。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嗜盐,最适盐度为1-3%,在TCBS上培养可观察到绿色单菌落,在改良的mCPC琼脂上呈带黄色晕环的黄色菌落,在弧菌琼脂上生长良好。在营养条件较差时会成为球形体,形成一种活而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

创伤弧菌是三大致病性弧菌之一,同时也是一种人鱼共患病原菌,是人类和水产养殖动物的重要病原弧菌。在水产养殖中,创伤弧菌可使许多种经济动物患病,如罗非鱼、金鲳鱼、安圭拉鳗鱼、鲟鱼、石斑鱼、草鱼和南美白对虾等。

它的致病因子包括溶血素(溶细胞素)、重复子毒素(repeats in toxin, RTX)、铁载体、细胞外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和胶原酶等。其中,由vvhA基因编码的溶血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为50kD,对热不稳定,是创伤弧菌具有种属特异性的胞外细胞毒素,也是创伤弧菌的主要致病因素。

网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