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矶钓不同钓场的特征详解
不同类型的环境对会垂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想玩矶钓就必须搞清楚期间差异。 前面说过,浮游矶钓的场所有地矶、堤岸、外礁三个类型,但若讨论到环境特征,就得用另一套划分法来加以说明了。 (1)浅坪型钓场。陆地以很平缓的坡度延伸入海,离开岸际相当远,深度都还不大的,我们习惯称之为浅坪仔。 这类钓场水流多半平缓,但受风浪影响相当明显,又特容易挂底,故相对而言比较受人青睐。不过因为常有各种生物附着生长,所以会在特定时候吸引大量鱼。 (2)陡急岸壁型钓场。跟前项相反,这是陆地以非常陡峭、几乎垂直的角度直插入海的环境。例如人工构筑的港区码头或沉箱式防波堤,以及自然形成的岩石海岸,都具有此类特征。 陡直海岸的深度通常很大,水流状态多半为方向单纯、速度稳定,地形则单调而缺乏变化,使鱼群有贴近海底活动的趋势,且容易让人产生标点不明确的感觉。 (3)乱石堆叠腥钓场。陆地没入水下的角度大致介于两者之间,其成因可能是人工堆放“肉粽角”、堆基础石,或者临海的山脉崩塌,当然也可能是海岸原本就生成这幅模样。 这类钓场水下环境比较复杂,底域起伏可能性相当剧烈,遍布暗礁与沟隙,因此水流状态也显得多变,会让缺乏经验的人感觉难以掌握。但正因为地形和水流复杂,能给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息、觅食环境,所以也常是好钓场。 (4)内湾型钓场。此种钓场在大环境上应属海湾形态,只要天气不是太恶劣,场内风浪状况应该会比面对外洋的钓场平静,故有安全性高,容易下竿的优点。 但内湾型钓场往往深度较浅,海底地形缺乏变化(很多地方甚至会形成沙底),又由于海岸线呈凹入内陆装,水流必然受阻(有可能出现回流带),再加上风平浪静的条件,往往造成鱼的数量较少、活性低,警觉性高等现象。 (5)凸岬型钓场。凸岬是陆地向海洋凸伸出去的部分,容易接触到深邃、洋流发达的水域,所以通常水流汹涌,遇到大型沿岸性鱼种或洄游青物的机会都比较大,但是容易受风浪侵袭,危险性较高。 一般的外礁钓场都具备这种特性,沿岸地矶钓场也多存在此形态的钓点,甚至一些堤岸环境在流水恰当(例如大潮日)的时候,堤端也会出现凸岬型钓场般的水流。 |
- 上一篇
海钓黄花鱼的五个非常实用技巧分享
黄鱼属亚热带性的鱼类,通常生活在我国近海60米以内沿岸浅海的中上层,钓饵均应采用新鲜的鱼虾、沙蚕、害虫、鱼肉等;应让钩尖露出饵外,以易钩住鱼嘴。垂钓黄花鱼还应留意一下几点。1、黄花鱼的鳔能发出声音,即可判定出鱼群的大小和地点,2、黄花鱼喜欢集体流动,经常成群结队靠近岸边栖息、觅食。垂钓者应掌握时机,3、泛起鱼汛以后,极易钩到杂物上饵造成跑鱼。最好鱼线在竿端贴上反光胶布。
- 下一篇
一行把人的传奇壮观海钓故事[温岭老三]
骗取一米多长的超级正宗野生活蹦乱跳的东海大鲈鱼。我和杭州一班钓友合计8人相约在舟山的朱家尖樟州湾码头,雇了林老大的钓鱼船,海面也露不出一点礁块,一般的钓鱼人很难找到这个地方,只有舟山当地的老渔民或船老大,杭州的钓友钓得又多又大,居然有20多艘船在钓鱼,海底鲈鱼肯定是比船还要多,大家船上的鲈鱼哪里来,钓条鲈鱼就好比在自家的自留地、菜园子拔根小葱那样容易。由于鱼多人连续作战也疲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