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鱼类百科

鱼类百科

湄公河巨鲤,体长3米重达300公斤,它怎么会长这么大?

鱼类百科佚名2022-12-11

湄公河巨型黄貂鱼被捕,体长4米重量达到惊人的300公斤,随后被安装定位装置后放生,用以科学研究,这不是湄公河捕捞的唯一一种大鱼。

2006年5月1日在泰国湄公河曾捕获1条长2.7米,重293千克的巨鲇(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湄公河巨鲶是鷶(máng)科、鷶属的一种鱼类,属于巨无齿鷶(mǎi)的俗称。最大的个体长达2.5-3米,重200-300千克。

由于湄公河属于澜沧江的下游,湄公河巨鲶在缅甸和我国西南部的澜沧江流域也有出现。在泰国已被引入到水库和河流,但都未能建立起种群,我国于1986年从泰国引进在南方试养,此后没有了消息。

除了湄公河巨型黄貂鱼和巨型鲶鱼外,还有一种巨型鱼类,叫巨暹罗鲤,又叫湄公河巨鲤,不管从体长还是从体重来说,丝毫不逊于湄公河巨鲶,和湄公河黄貂鱼。

巨暹罗鲤

巨暹罗鲤属于鲤科鱼类,是现存淡水鲤科鱼类当中最大的品种,巨型个体可达3米长,重达300公斤。野生种群在泰国境内的湄公河段,属于当地食用鱼的一种。

小型巨暹罗鲤常见于小溪、沼泽,但也会生活在渠道、池潭中,属于滤食鱼类,它和常见的滤食鱼类不一样的是,暹罗鲤也会食用颗粒饲料,对于饵料的精细程度要求没有鲢鳙那么高。

还能以珊瑚、水藻、红树林的水果为食,极少会以活物为食,因为它的游动速度比较慢,也不容易捕捉到活体猎物。

巨型巨暹罗鲤生长在深潭中,尤其是河道内的深潭,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大多数鱼类都是如此,个体小的在浅水活动,个头大的在深水活动,巨暹罗鲤也不例外。

大型鱼类一般很少靠岸,除非是为了繁殖,或者深水区食物匮乏,它们才会靠岸产卵或者觅食,因为它们的警惕心比较高,要不然早就被捕捉,也就很难形成巨大个体。

巨暹罗鲤由于个头巨大,商业价值高,受到无序捕捞,野生种群已经十分稀少。从外观来看类似于鲫鱼、鲤鱼和鲢鳙的三合体。

唯一不同的是巨暹罗鲤体型巨大,能够生长到数百公斤,而鲢鳙和鲤鱼很难超过50公斤,就拿我国自然水域内的鱼类而言,超过50公斤的很少。

巨暹罗鲤怎么会长这么大?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个疑惑,那就是这种鲤鱼为什么这么大?除了本来就是巨型品种的鱼类外,主要原因有3点。

1、温度的适宜、鱼类想要快速长大要有一个合适的温度,因为鱼类是不产生体温的,自身的温度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水温过低,它们的食物来源大大降低,并且需要减少活动范围,甚至呆在深水不在活动,用以抵抗寒冷。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不再生长外,还饿瘦了!而热带因为温度高,水温高,温度适宜鱼类的生长,那么泰国的温度适宜鱼类生长吗?

泰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热季(2~5月中旬)、雨季(6~10月中旬)和凉季(11~翌年2月)3个季。全年平均气温27.7℃,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

凉季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候,平均温度在20°左右,这个温度对于鱼类来说温度还是很高的,水温还是很适合鱼类的生长,这也是巨暹罗鲤能形成巨大个体的一个原因。

2、水面宽广、湄公河水面平均宽度在800-2500米左右,最宽处约14公里,为东南亚第一大河,水面的宽广为大型鱼类的生长提供了栖息地。

比如:我国的长江内大鱼的品种也比较丰富,中华鲟、白鲟等等,黑龙江内的鲟鳇鱼等。有句话叫“浅水出虾蟹,深水养蛟龙”,而湄公河也是如此。

湄公河的弯道有很多,从高海拔到低海拔曲曲折折蜿蜒流淌,有很多冲击形成的深潭,这些深潭深达数十米,为巨型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条件。

就拿湄公河巨鲶来说,这种巨型鱼类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深水或者深水的洞穴内,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可见水底的环境很复杂。而巨暹罗鲤想要长大,也要躲避人类的抓捕,水域内有藏身的地方也是一个原因。

3、食物众多、湄公河内的食物多吗?能满足巨暹罗鲤的生存吗?可以明确地说:“能”。其实钓鱼人都知道,在温度低的冬季,水域内的食物很少,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域内的浮游生物,微生物繁殖速度大大减缓。

甚至有些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不在繁殖,并且枯枝烂叶、昆虫、草籽也不在掉落水中,鱼类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热带不受影响,泰国最低的温度还有20°左右,这个温度根本不影响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的生长。

并且热带的树木也是长青的,枯枝烂叶不停的掉落水中,各种昆虫不停的繁殖等等,这些都是鱼类的食物,虽然大型鱼类需要的食物比较多,但是水温高食物多,它们的生长不受影响。

另外随着湄公河流域的雨季的到来,强降雨河水的暴涨,淹没两岸大量的农田、滩涂,也带来大量的食物,各种原因夹杂在一起,所以湄公河内才会有那么多鱼,并且能成为巨型个体。

之前有位专家说:“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鱼类,比任何地方的鱼类要多”,可见湄公河流域的鱼类之多。温度的适宜、水面宽广、食物众多,也造就了湄公河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然而湄公河流域鱼类资源也在下降。

巨暹罗鲤大块头并不多

巨暹罗鲤虽然是柬埔寨的国鱼,但是大个体在2000年仅捕获过10条,相对来说红色暹罗鲤更为稀有,21世纪世界上野生红暹罗鲤不到100条,可见它的稀有程度,为什么这么稀有?原因也很简单。

1、捕捞严重、湄公河大约有850多种鱼类,仅次于亚马逊河,每年的捕捞量约200万吨。不要觉得200万吨没多少,我国长江没有禁渔前的年捕捞量为10万吨,黄河的年捕捞量为6.5万吨。

根据数据对比,可见湄公河内的鱼类资源有多丰富,然而近几年随着捕捞工具的升级,各种灭绝性捕捞层出不穷,其实这200万吨的年捕捞量不足鼎盛时期的70%,可见湄公河渔业资源捕捞有多严重。

巨暹罗鲤受到捕捞严重的困扰,有些河段这种巨型鱼类已经难寻踪迹,即使有捕捞,巨型巨暹罗鲤每年的捕捞量也只有几条,它们根本长不大。

2、环境的改变、研究表明湄公河流域的鱼类大多数是洄游鱼类,也就是在淡水中繁殖,在海水中生长,到了繁殖期再返回湄公河内,这种生态模式很脆弱,一旦捕捞量过大,很容易对鱼类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比如:我国的刀鱼、松江鲈鱼、鲥鱼等等,这些鱼类曾经都是经济鱼类,受到捕捞严重的影响,至今没有恢复种群。

湄公河流域有17座水坝项目已经建成并处于规划阶段,这些水坝阻挡了鱼类种群的洄游通道,并不可避免地对洄游性鱼类资源造成致命影响。到2020年,水坝项目已导致湄公河的水生生物减少40%,预计到2040年,湄公河的鱼类资源将减少80%。


(www.dE62.com)

3、环境的污染、随着湄公河流域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工和各种矿场矿迅速崛起,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涌入,这些因素将导致湄公河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快速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也日益严重。

毕竟是一条国际河流,下游属于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共有,保护意识不强,沿河两岸居住有大量的居民,有些居民甚至直接将房子建在河中,或者住在船上,随水漂流。

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对于湄公河的污染更加严重,治理难度大,没有形成跨区域的保护措施,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可以预见的是湄公河流域内的渔业资源将会进一步下降。

之所以巨暹罗鲤的巨型个体每年都在下降,以及渔业资源的整体下降,主要是捕捞严重,湄公河渔业从业人员多达千万人、水利工程的建设环境的改变、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水生环境受到污染。

不过好消息是,如今湄公河流域渔业养殖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今的年养殖量已经超过捕捞量,达到了年产鲜鱼250万吨左右,或许不远的将来湄公河流域内的鱼类能够止住下降的局面。

而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渔业资源,比如:在泰国当地一位老人无意间投喂巨暹罗鲤,此后每年都有几条200公斤重的巨型巨暹罗鲤洄游到此觅食,有时候是2条有时候是4条。老人说:它们的脑袋很大很聪明,因此这里被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供游客参观。

最后:由于湄公河鱼类资源丰富,泰国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世界钓鱼爱好者垂钓,他们的目标鱼基本是巨鲤,也就是巨暹罗鲤,虽然钓获重量记录不断在刷新,但是钓获60公斤以上的并不多。

纪录保持者是英国钓鱼爱好者凯斯.威廉斯,2014年在湄公河钓到的68公斤暹罗巨锂。我国还没有钓鱼人去挑战这个记录,我觉得如果我国钓友如果去挑战的话破记录应该不难,有句话叫:只要窝子打得多,不怕鱼不进窝,你说对不?

钓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