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钓鱼

首页 > 渔获吃法

渔获吃法

风雅宋 · 桂枝香|食之鱼

渔获吃法佚名2023-05-26394

宋嫂鱼羹,这道流传了八百多年的名菜,关乎乡愁。

周密在《武林旧事》曾记录这个故事,金兵南侵后,汴京(今河南开封)民间女厨宋五嫂跟着南迁队伍,来到了杭州。这天,她在西湖渔船上兜售鱼羹,将原来用的黄河鲤鱼换成了西湖鳜鱼。宋高宗刚好也在湖中游览,恰巧尝到这鱼羹的味道,鱼丝、火腿丝、笋丝、蛋丝、葱丝,混合着麻香、花椒、醋香,是地道汴京口味啊!一时动情,特赏赐金银绢匹。

可宋嫂鱼羹只是宋人吃鱼之法其一,如何享用鱼之美味,宋人可谓想尽花样,“(杭)人喜食鲜,多细碎水类,日不下千万。”

吃鱼生

吃鱼生,宋人可比今人会。

鱼生,又名食鲙。鲙,指的是切细的鱼肉。宋人切鲙,用“斫”字。斫鲙,不是抡起大刀大砍鱼块。斫,是“削”的意思,是将鱼肉削成薄片。削薄的新鲜鱼生,蘸上酱汁,酱汁像是调色板,有的只需葱、姜、蒜、椒、盐醋等基本调料;更讲究一点的,根据时令选配不同酱料,如春天用韭末葱白酱,夏天用白梅蒜酱,秋天用芥末酱,冬天用橘酱,鱼生搭萝卜、香蒿、枸杞,一同铺在垫着绿叶蔬菜的盘上。鱼生之鲜嫩,蔬菜之生脆,口感之丰富,色味俱全。

至于用什么鱼切鲙最佳?《膳夫经手录》载:“鲙莫先于鲫鱼,鲠、鲂、鲷、鲈次之,鲚、味、魿、黄、竹五种为下,其他皆强为之耳,不足数也。”鲫鱼鲙,被奉为至上美味,但食得更广的还是鲈鱼。鲈鱼刺少肉白,口感滑嫩。辛弃疾《水龙吟》中写道,“休说鲈鱼堪脍”,“休说”二字,道出宋代鲈鱼做鲙的盛行。梅尧臣亦有云:“吴江下有鲈,鲈肥脍堪切。”范仲淹的“江山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直接写出世人对鲈鱼的偏爱。吃得最为潇洒怡然的当推诗人谢举廉,他说,“秋风鲙鲈丝,霜月持蟹螯”,秋风起时,月夜之下,一边吃蟹,一边吃鲈鱼鲙,何尝不是一件人间快事?

现代人常用鲫鱼、鲈鱼做红烧或清蒸,少有直接生食的。不过,现今杭州街头仍能找到生食鲷鱼的刺身店。鲷鱼现杀,切成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鱼片贴于冰上,每片不超过0.5厘米。夹起一片鲷鱼刺身,蘸山葵、酱油,鱼肉韧而有嚼劲,口感清爽,冰镇过的鲷鱼有来自大海的清潋之味,让人忘记鲷鱼其实是淡水鱼,它生活在淡水中,也生活在河流出海口或近海的浅水水域。

水晶脍

宋代还有一道名菜,曰水晶脍,用的也是鱼肉。南宋高观国《菩萨蛮·水晶脍》曾这样描述:“玉鳞熬出香凝软。并刀断处冰丝颤。红缕间堆盘。轻明相映寒。纤柔分劝处。腻滑难停箸。一洗醉魂清。真成醒酒冰。”

水晶脍将熬煮过的鱼肉,冷却凝冻成鲜软的水晶状半透明胶质,再用并州出产的刀,切成一块块。水晶脍的胶冻,划过刀面,颤巍抖动,弹性十足。一盘切好的水晶脍,入口滑腻,鲜香回味,其滋味简直天上人间,让人手不停箸。宋代诗人韩维在《蒙以诗惠水晶鲙次韵答谢》也说:“凝如宝匣开明镜,散逐金刀落素丝。我为南来多内热,径呼玉箸尽三卮。”水晶脍与酒,绝佳搭档,饮三卮,也不为过。

鱼鲊鱼酱

网友评论

需登陆后才能评论。